湯石照明:好光不簡單

2011-04-14

News_Photos_09 


因應全球環保節能的訴求與趨勢,新世代效能高節能的LED照明光源興起,搶盡傳統白熾燈、鹵素燈泡的風采,但不同的燈源各有其優勢,並沒有誰能夠取代誰,LED照明只是照明光源的一種,但不可否認,LED的確是所有光源中成長最快速的。  



傳統照明進入LED 挑戰艱鉅

根據統計,全球照明市場規模約達1,300億美元,其中光源市場佔220億元,燈具市場則為1,080億元,不同於IT市場的標準規格化產品特性,燈具產品的差異極大,此外,由於燈具價格很低,加上交通運費後,外銷至其他國家的市場價格並不划算,所以照明產業的特性是分布在全世界在地製造,使得照明廠商零星分散,即使如照明龍頭廠飛利浦(Philips),據估計,市佔率也不到3%,以此可推想照明市場的規模龐大,讓LED步入照明的夢想具有無窮想像空間。 由於照明產業多半從黑手起家,長期缺乏專業人才,不論是設計、生產和銷售等環節,都缺乏系統性管理,若要擴大營運規模,容易遭遇瓶頸,因此要從傳統照明跨入LED照明市場,需經過一番艱辛的轉換期。 LED進入照明市場,其產業特性仍屬於電子業,故不能用傳統照明業者的邏輯去思考,過去照明產品規格穩定,幾乎沒有跌價損失的問題,但LED跌價快速,需要在第1時間把庫存銷售出去,早期1W只有15流明亮度的產品,價錢已從當初的7美元降到不到1美元,現在1美元可購買到100多流明,顯示LED技術更迭換代的腳步快,能做到沒有庫存就是贏家,和上、下游供應商達成密切合作也很重要。  



商業照明率先起飛 光源設計能力成關鍵

LED從商業照明開始,因為LED價格昂貴,且強調節能特性,需要長期使用,才能達到回收效益,若作為家庭燈具,使用時間不長,節能效益不大,因此商業照明導入速度較快,而LED進入家用照明市場,則需要反向思考,不是要LED去取代哪個傳統光源,而是強調其使用的特殊效果,進而改變生活習慣,來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商用照明的特性就是需要具備對光的掌控能力,強調在光源角度和性能的設計能力,同時,需要要長期維持相同的光源品質,目前LED廠對於傳統照明產業的不瞭解與不諒解,來自於LED業界強調LED難以達到大量一致性,同樣都是色溫3,000K的產品,但不同廠商提供的產品卻不一樣,甚至同個廠商提供不同批次的產品也無法一致,如此將無法符合照明產業需求,LED不是只要點亮發光而已,光源亮度、色溫與演色性都需要正中紅心,才能打入高階的商用照明市場。


  

LED普通照明邁入普及關鍵點 規模競爭考驗價格成本

我認為,現在LED產業是到了可以從商業走到普通照明的時間點,觀察點在於當LED元件在色溫3,000K時,每瓦輸出亮度達100流明,且CRI(檢測光源在投射於各種物件後將色彩重現的能力)在85以上,上述條件具備時,可以說正是到了武昌起義的革命點,足以定義為LED照明元年。 需要要強調的是,這樣的生產規格需要是在大量生產的前提下完成正確交貨,相當於在整體市場達到每個月提供1億顆數量,如果不看生產規模,上述產品規格現今幾乎每家封裝廠都可以做到。 但這只是不規則非量產規格的產品,這並非代表台灣LED產業不具競爭力,而是目前LED照明市場還在剛起飛階段,對於強調以大量生產為營運模式的台廠來說,此時投入高昂成本去爭取少量的高階訂單並不划算,但當整個市場進入高速成長動能之時,也就是LED照明市場成長至具有經濟規模時,相信市場商機終究是台廠的天下。 LED普通照明對於光源品質的一致性要求較不嚴格,但強調的是大量生產及成本競爭,目前這塊市場已經有多家大企業競相加入,許多LED廠也希望經營自有品牌,但LED照明是藉由熱、機、光、電不同產業領域的結合,且專業LED照明不同於3C產品,只要擺在架上就可以賣,需要要同時符合安規及專業設計人士的需求,通路將是打造自有品牌的關鍵門檻。 不過對於適合大量生產的規格品,如LED燈泡、LED路燈、60 x 60公分的辦公室照明等,台廠仍有機會發揮所長,但越是具經濟規模的市場,其競爭就越激烈,等到量一大,更低價的市場競爭者又再加入。  



土洋大廠競爭掀波瀾 降幅決定普及速度

LED照明大時代已經來臨,現在如果沒有站穩戰略位置,未來3年恐怕來不及佔有一席之地,目前LED照明市場陷入土洋大戰競爭,國際大廠如Cree積極搶攻市佔、打亂原有市場銷售模式,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進軍LED照明,擴產與技術進步快速,但台灣LED產業仍有實力在產量上持續穩坐龍頭,現在會做產品的不一定有本事,業界拼命在大陸進行策略整合,因此抓住出海口的就是未來贏家。 業界定義,2010年是LED照明爆發點的元年,相信2011年將是精彩可期,也是LED照明真正普及化的第1年,至於普及的速度將取決於專業廠商的降價速度,基本的毛利率如何固守將是重點,目前LED元件每年以20~30%降價,發光效率以每年20~30%提升,一來一回就節省50%成本,我相信距離大量生產的時間已越來越接近,看好未來無窮的發展潛力。  



照明應用需因地制宜 回歸以人為本

由於過去從傳統照明市場起家,我認為,經過燈具反射的光照在被照物上照明光源的意義,就像女人在打粉底,不是一個紅色印子硬生生蓋在臉上就好看,LED可以做到很亮,但使用客戶並不是要越亮越好,過亮可能導致炫光刺眼,不夠亮也不符合需求,需要配合不同的使用情境及訴求,高階照明產品講究的是舒適度,重視的是照射到桌面上的亮照度,但看不到燈具本身的亮度,反而是中低階應用市場才會不斷強調亮度的數字值。 如何把光做好是一門大學問,照明的燈具只是陪襯,重要的是透過對光源的控制,忠實傳達到現實環境,並達到再現自然環境光線的表現,回到根本,重要的是以人為本,尊重原有的環境,才能做出令人使用舒適的產品。




(湯士權口述,記者韓青秀整理)   

轉載自 digitimes電子時報名人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