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1 新聞資訊
本文轉載自:2016年11月第27期《台灣室內設計》設計精選
文©龔千容
圖©台北故宮博物院
從2004 年台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核定在嘉義太保設立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歷經十多年,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於 2015 年 12 月開館試營運。
台北故宮博物院被譽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一,其典藏品之豐饒與精練備受國際關注。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為亞洲第一座以亞洲藝術、文化為主題,並結合台灣在地文化的大型博物館。
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的展示設計結合故宮文物、在地形象、建築語彙與觀眾行為,除了延續建築體濃墨、飛白的思維,嘉義阿里山古木參天的形象也成為空間營造的靈感來源;在展示陳列方面,依據文物特性歸納出具彈性的有機系統,而觀眾行為也成為規劃參觀動線的重要依歸。
起源於印度的佛教,是亞洲文化重要的一部份。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常設展之一,「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展覽共分成五大單元,依時間為軸介紹佛教的佛像與經典。
邁步進入展廳,一尊矗立展台上的佛像於門口迎接眾人,圓弧形的背板隱約指示著觀展方向。悠揚的佛教音樂環繞,展廳內參觀者沉澱心靈,歸於平靜。透過展櫃擺放,空間隔成五個單元,展示不同主題。細細品味,昏暗的整體光源使陳列台上的展品在展示燈光下更顯眼。
佛教展廳的陳列台使用紅色展布映襯金色佛像展品,高度正好符合視覺焦點,參觀者可輕易地將目光聚焦於展品上。展品除了放置於陳列櫃,也有坐立於圓形、方形展台的半開放式展櫃,以紅龍隔絕參觀者加以保護。
綜觀佛教發展史,或因保存教義,或因佛教文化流轉至各地區,逐漸出現不同語言撰寫的經文。
漢文、梵文、藏文,多種語文傳述著佛教經典,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各有特色,而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的鎮院之寶,便是撰於清康熙時期,作工精細、相傳一見得七世福報的《內府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簡稱《龍藏經》。
擁有悠久歷史的《龍藏經》保存依然完好,以泥金書寫的藏文彷若罩上一層神秘面紗,令人不自覺讚嘆那精細工藝。
而大器中帶有細膩設計的展櫃背板沉穩不單調,黃、藍、白、紅、綠,五幅大型佛像畫作與不同顏色、不同粗細的竹條組成背板,最上方的竹條分別漆上五個顏色,中間掛著佛像畫作,下方最細的竹條展示《龍藏經》的相關文獻與說明,一連串的展示設計讓觀看者擁有豐富的視覺層次。
01 佛教展廳一連串的展示設計讓觀看者擁有豐富的視覺層次。
02 佛教展廳中也展出開放式展品
03 佛教展廳的陳列台使用紅色展布 映襯金色佛像展品,高度正好符合視覺焦點
離開佛教廳,來到「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
亞洲幅員遼闊,不同地理位置與氣候孕育多樣織品文化,東亞的絲綢、東南亞的紗籠,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時尚各有千秋,「絲綢故鄉」、「紗籠風采」、「夢幻彩織」、「草原色彩」和「東西交織」等五個單元帶領參觀者進入多樣、繽紛的織品世界。
入口大型的藝術展版俏麗迎賓,乍看以為只是色塊與花紋拼貼,再看便會發現這些圖樣與色彩構成亞洲版圖。往內走,高挑大廳相當氣派,站在廳內可感受到外部的建築輪廓。不同於佛教展廳有明顯的展區劃分,織品展廳整個空間幾乎無隔屏,放眼望去可將展廳與展品盡收眼底。
織品廳地毯採用來自瑞典的手工編織地毯,手工編織地毯搭配織品展品,相互映襯。黑色的展櫃底座搭配大面挑高玻璃,讓展品更顯大器,站在展櫃旁望著細緻多彩的織品,不自覺對廣闊的文化領域心生敬佩。展廳壁面以絢麗複雜的花紋裝飾,展廳內也設有無障礙體驗,讓參觀者可以親手觸摸不同的花紋布質。
寬敞、氣派、繽紛,是織品展帶給參觀者的體驗氛圍。
04 織品展廳黑色的展櫃底座搭配大面挑高玻璃,讓展品更顯大器
不同於佛教展廳的莊嚴、織品展廳的氣派,陶瓷展廳給人小巧、可愛的印象。
與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合作的國際借展「尚青—高麗青瓷特展」、「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展出將近五百件流傳自高麗王朝、明清時期的典藏玉器,帶領參觀者體會亞洲文化的精巧。 由青色、金色、粉色組成的入口大型看版採中國風繪製,運用不同元素如梅花、鶴、中國古代仕女等呈現陶瓷展兩個不同主題:高麗青瓷特展與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
高麗青瓷為高麗王朝在朝鮮半島燒製最具代表的瓷器,顏色以青色為主,展場中可看見青瓷器展品晶瑩優雅的色澤,搭配米色展布與木地板,整體氛圍溫潤、淡雅。 伊萬里瓷器特展展品多為顏色豐富鮮豔的青花瓷與上釉人偶,木地板搭配展櫃中的橘色展布,讓展品色澤更鮮明。
伊萬里瓷器特展除了一面大型展櫃,其他皆採小型獨立展櫃,展示較大件瓷器的大型白色展櫃除了鑲金邊與部分金色花紋外無多餘裝飾,素雅而精緻;小型展櫃由四面玻璃圍繞,不論從哪個角度皆可清楚地觀賞展品。伊萬里瓷器特展中還有個令人矚目的亮點之一:會透光的帆船,船身由具透光效果的材料打造,船帆上投影歷史動畫,地上映著水波紋,模擬船隻飄揚過海的場景。
透過帆船的引導,參觀者欣賞伊萬里瓷器的同時,也感受著十七、十八世紀航海時代的貨利競逐中,伊萬里瓷器名揚各國的百年風華。
05 伊萬里瓷器特展中還有個令人矚目的亮點之一:會透光的帆船
06 陶瓷展廳入口大型看板
07 伊萬里瓷器特展中,大型白色展櫃除了鑲金邊與 部分金色花紋外無多餘裝飾,素雅而精緻
08 高麗青瓷展品色澤晶瑩優雅,搭配米色展布與木地板,整體氛圍溫潤、淡雅
中國飲茶文化源遠流長,陸羽撰寫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更成為茶文化的經典。
身為開幕五大常設展之一,「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展出歷代茶書、茶畫、茶器外,也透過三個單元介紹各個區域不同的品茗習慣。
09 茶文化展廳中也規劃明代茶寮、日本茶屋空間、故宮茶韻等實體展示空間
10 茶文化展廳芳「茗」遠播令參觀者會心一笑
11 圖為故宮茶韻實體展示
「芳茗遠播」,類似書法的藝術字體清楚呈現於入口大面看板,芳「茗」遠播的諧音字讓參觀者會心一笑,引領人們進入茶文化的世界。
茶文化展廳採用木地板,整個空間呈現溫潤氛圍,展櫃採用深灰色展布,搭配高低不一的小型展示台,展品呈現錯落擺放,替空間增添活潑調性。
展場中雕花窗櫺帶出中國風韻味,除了展品外,展廳中也規劃明代茶寮、日本茶屋空間、故宮茶韻等實體展示空間,重現不同地區與不同時代的飲茶場景。
觀展的同時聽著中國樂器奏出的悠揚音符,彷彿穿越時空品味著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
在十四世紀晚期至十九世紀早期,先後有四個分別位於中亞、南亞、西亞、東歐,共同信仰著伊斯蘭教的王朝或帝國,發展出不同程度的玉雕工藝,成就「伊斯蘭玉器」獨特的風格。 「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乾隆時期透過軍功將新疆一帶納入版圖,自此伊斯蘭玉器越過崑崙山,成了紫禁城內的珍寶。
入口看板以多彩繽紛的圖樣,搭配紅藍水晶與金色線條,呈現迷幻的伊斯蘭風格。展廳內以黑白兩色為主調,中央展櫃普遍較低,讓觀賞者輕鬆以俯視角度觀看展品;展場四周則架設較高的展櫃,其中一面靠牆的展櫃間置有白色圓柱,圓柱支撐著展櫃上方白色的雕花裝飾,與色系偏淡的玉器展品相互呼應。
展場中也可見到深色系格柵,格柵花紋以五角星星或多角星星構成,如同展品一般汲取源於大自然的靈感。
12 專題展廳以黑白兩色為主調
13 專題展廳的展櫃間置有白色圓柱,圓柱支撐著上方白色的雕花裝飾, 與色系偏淡的玉器展品相互呼應
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除了佛教廳、織品廳、茶文化廳、專題展廳外,還有嘉義文史廳、借展廳、多媒體導覽室等空間,提供不同功能與展覽使用,此外,也有專為孩童打造的兒童創意中心。
兒童創意中心以黃褐色為主調,空間中色彩繽紛而溫暖,造型天花讓空間更多變,柱體也包裹軟木讓兒童遊玩時更安全。
14 兒童創意中心以黃褐色為主調,空間中色彩繽紛而溫暖。
位於嘉義太保的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園區幅員廣大,大片草皮環繞至善湖,放眼望去,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博物館建築本體與景觀橋成美橋靜靜矗立於嘉南平原,一如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傳遞的形象,溫潤、靈動、富有人文氣息。
▶ 點擊查看原文 2016年11月第27期《台灣室內設計》設計精選